一、会议时间
2023年12月21日(星期四)上午 9:30-12:10
二、会议地点
beat365唯一官网科学实验中心一楼学术报告厅
三、主要议程
第一阶段: 9:30-9:40
(一)专家介绍;
(二)领导致词。
第二阶段 9:40-12:10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9:40-10:10 |
Revealing intrinsic mechanisms for axon growth and regeneration |
罗振革 |
10:10-10:40 |
病毒载体改造、制备与应用 |
徐富强 |
10:40-11:10 |
猕猴脑内的物体颜色知识表征 |
刘宁 |
11:10-11:40 |
神经网络的临界状态及其功能意义 |
余山 |
11:40-12:10 |
The role of Neuregulin1/ErbB4 signaling in the nevous system |
谭国鹤 |
(一)报告题目:Revealing intrinsic mechanisms for axon growth and regeneration
罗振革 教授
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 1991和1995年于军事医学科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0-2003年美国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博士后; 2003-2018年,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先后任所长助理, 副所长; 2018年10月起,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先后任副院长, 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团队、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负责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神经发育与再生”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 神经发育与再生分会会长;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张香桐 “青年神经科学家奖”,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神经发育与再生的分子细胞机制, 在包括Nature Cell Biology, Neuron, Developmental Cell, PNAS, eLIfe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
(二)报告题目:病毒载体改造、制备与应用
徐富强 研究员
兰州大学化学系学、硕,美国肯塔基大学材料化学博士(1994)和分子生理学博士(1998);美国耶鲁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博士后(1999-2001),耶鲁大学磁共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2002-2007);2007年回国后,任职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深圳理工大学。获中科院优秀 “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科大特聘教授;国家药监局细胞基因治疗病毒载体技术研发与评价重点实验室(2021)、深圳生物医药病毒载体研发重点实验室(2020)、广东省教育厅病毒技术重点实验室(2022)、广东省药监局病毒治疗制剂质控重点实验室(2020)、中国脑计划病毒示踪技术平台(2022)、深圳先进院脑转化中心(2020)等单元的创始主任
在国家基金委、科技部、科学院和地方政府的长期支持下,团队的研究在过去15年里主要是围绕病毒载体改造、制备及工具化。基于嗜神经病毒的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研究技术方面,建成国际上种类最全、性能优良的工具病毒库,数百种转化产品服务国内外数千家实验室;在最常用的细胞基因治疗载体(腺相关病毒,AAV)的优化和大规模制备及应用方面的国际先进成果获多家资本支持;近两年开辟细胞基因治疗药物及质控标准与评价技术的研发。发表SCI论文180余篇,包括 Cell, Nature, Science,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Neuroscience (5), NSR, Neuron (8), Science Advances (2), Molecular Psychiatry (3), J Clinical Investig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5), Biomaterials, Cell Reports (5), PNAS (5) 等中科院I区50余篇;获批中外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0余件。
(三)报告题目: 猕猴脑内的物体颜色知识表征
刘宁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认知及其相关脑疾病的神经机制研究:以猕猴为实验动物,结合清醒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他多种研究手段(如行为学、药理学、电生理、神经计算模型等),同时结合基于健康人群和脑疾病患者的观察与实验,从细胞、系统和行为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社会认知及其相关脑疾病(如抑郁症、自闭症等)的神经机制,并针对相关脑疾病发展新的早期检测和有效治疗方案。目前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n,PNAS,Brain Stimulation,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杂志发表相关文章30余篇。
(四)报告题目:神经网络的临界状态及其功能意义
余山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结合实验神经科学与计算建模方法,致力于理解大脑皮层信息处理的网络机制,研究脑启发的人工智能算法,并探索新型脑机接口及其应用。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eLif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IEEE TIP, AAAI, CVPR等神经科学、智能技术领域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BMC Neuroscience编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人工智能学会专业委员。
(五)报告题目:The role of Neuregulin1/ErbB4 signaling in the nevous system
谭国鹤 教授
博导,2018年度青年长江学者、第四批广西特聘专家。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现任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任学校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工人先锋号”负责人、广西脑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脑疾病发病机制和神经再生机理,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广西杰青项目, 在 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Genetics、Cell Research、EMBO Reports、Aging and Disease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IF大于200、被引1000多次;主持完成省部级教改课题2项,主编/参编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主持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发表教学理论成果10余篇;兼任国际衰老与疾病学会委员、中国解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广西解剖学会理事长。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青年解剖科学家奖”、“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创新争先奖”、“广西青年科技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等荣誉。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科技处
2023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