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官网新一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工作顺利完成
  • 作者:陈志娟、秦紫霞
  • 编辑:陈志娟
  • 发布时间:2023-11-24

初冬暖阳微煦,桂医叶桂盈香。11月19日—23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认证专家组一行莅临beat365官网,开展为期5天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工作。专家组组长为首都医科大学吕兆丰教授,副组长为南方医科大学文民刚教授,专家组成员有华中科技大学厉岩教授、复旦大学向阳教授、中南大学何庆南教授、武汉大学余保平教授、浙江大学夏强教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顾润国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金伟琼副教授作为观摩专家随同考察。这是beat365官网2012年接受教育部首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后的新一轮认证。

11月20日上午,beat365官网在临桂校区明德楼502会议室举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见面会。吕兆丰教授等专家组成员,学校党委书记张志勇,党委副书记、院长曾小云,党委副书记王赣华,副院长陈旭、李清华,纪委书记韦政权,总会计师周国增,总督学孙莉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二级院系主要负责人,教学医院相关负责人参会。李清华主持会议。

张志勇致欢迎辞。他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莅临beat365官网认证指导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教育部对beat365官网开展新一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对beat365官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又一次全面检阅,也是beat365官网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巩固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机遇,相信通过专家组对beat365官网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乃至学校整体发展的“把脉、开方”,beat365官网必将以更大的步伐向“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良好声誉的医科大学”目标迈进。

曾小云作了题为“医文融通 德业并重 着力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补充报告。她从“弘德善医,为民保健任先锋”“德业并重,追求卓越提质量”“问题导向,求实致远谋发展”等三大方面对学校概况、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评价反馈机制、人才培养、教学条件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她表示,学校将以新一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壮美广西建设、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高质量培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上,吕兆丰教授代表专家组对此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基本情况及认证的背景、目的、标准、方式等进行简要说明。他强调,专业认证是对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同行评议,目的是帮助学校对照标准,考量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可持续发展。

11月20日下午至11月22日下午,专家组集体考察了艺术中心、办学成果展(校史展)、科学实验中心、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图书馆、信息中心、体育中心等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集体与基础医学院党政领导、教研室教师代表开展座谈并听取汇报;分组赴基础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桂林市人民医院及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学基地,现场走访教研室、医院教学管理部、病房及示教室等场所,听取汇报和观摩课程;召开多个层面的座谈会,分别与基础教学阶段教师、临床教师、学生代表及教务处、教育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等16个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交流,全面考察、深入了解beat365官网临床医学专业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11月23日上午的反馈会上,吕兆丰教授充分肯定了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和临床医生培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文民刚教授代表专家组宣读对beat365官网临床医学专业考察的认证报告。他从“宗旨与结果、教育计划、学业成绩考核、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科学研究、管理与行政、持续改进”十个方面反馈了认证专家组的考察意见,肯定了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长处,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意见。他希望学校能以此次认证为契机,通过持续改进,使医学教育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曾小云作表态发言。她表示,专家组对beat365官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对提升beat365官网临床医学专业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乃至学校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发展都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意义。学校将把本次认证的整改工作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优化机制、巩固成绩,正视不足、切实整改,深化改革、追求长效,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把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和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学校建设的全方位。

张志勇致答谢辞。他代表学校对专家组精益求精、卓有成效的工作致以崇高敬意。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认证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崇高职业道德、强烈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陈志娟、秦紫霞 图/认证办宣传组 审核/麦婕、刘燕)